原來防水應該這么做,現在知道為時不晚!
發表日期:2019-10-11 閱讀量: 13082次 作者:
防水專家多次強調:“防水工程的設計及施工應遵循“防、排、截、堵”相結合,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,綜合治理的原則。那么什么叫“防、排、截、堵”相結合?什么叫“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”呢?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一下吧!
一、什么叫“防、排、堵、截”?
防
防,就是采用防水材料對建筑物進行防水處理,阻擋外界水侵入建筑造成滲漏。防水層就像是建筑物的防彈衣,雖然看不見,卻保護著建筑物的不受雨水、積水等的侵蝕,
排
“排”,是整個防排水體系中重要的一環,無論是截水還是堵水,最終還是要通過排水措施才能將水引出建筑區域以外,保證地下工程不受影響。排水方式包括自流排水、盲溝排水、滲排水、塑料排水管排水或機械抽水排水等。地下工程排水應形成匯流、流徑和排除等完整的排水體系。
但是,也有防水專家指出,地下工程應著重防水,以排為主的原則是錯誤的。如:持續抽水排水,水中泥砂攜帶排出,底板下日漸空虛,建筑開始不均沉降甚至歪斜,影響建筑安全。
截
“截”主要是指截斷流向隧道區域的水流,即把所有可能流向隧道的地表水、地下水的通道截斷。如在隧道防水中,截水措施主要包括:隧道洞口仰坡設置截水天溝,截留地表水,防止水流流向隧道洞門;對洞身上方的積水坑等可能導致地表水下滲的位置進行處理,如地形疏導、修建排水溝、噴抹灰漿等;對有明顯流向和穩定補給的地下水,應當采取截水導坑或封堵措施,防止隧道開挖后出現大量涌水。
堵
“堵”主要是在地下工程開挖以后,針對圍巖出現的或者可能出現的明顯滲水、涌水情況,采取封堵措施或者超前堵水措施,同時也包括在結構內采取措施,對侵入結構的滲漏水進行封堵,防止水流向內滲透。除了在施工時采取的注漿堵水外,永久性結構堵水措施主要包括:設置防水層對滲水進行封堵;采用抗滲混凝土進行襯砌自防水;對于混凝土襯砌的工作縫,采用止水帶、止水條等材料進行堵水。截和堵是房建地下外圍防水主要方式,截就是地下室內的集水井,堵就是地下外圍墻體的處理。
二、什么叫“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”?
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
相信做防水的都知道,防水材料有“柔性”和“剛性”之分。剛性防水主要有:通用型k11防水漿料、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、聚合物防水涂料等;柔性防水有除了卷材類,還有單(雙)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、柔韌性k11防水漿料、液體卷材、金屬屋面防水涂料等。
“柔性防水好還是剛性防水好?”這是經常有人問到的問題。其實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一樣,是相輔相成、互相成就的關系。簡單舉個例子:衛生間防水工程,墻面需要粘貼瓷磚,為了提高瓷磚和墻面的粘結力,減少掉磚機率,我們要選用剛性防水(如:通用型k11防水漿料)來做衛生間的墻面防水;而衛生間的地面水管較多,為了更好地覆蓋基面因為震動而產生的經微裂縫,應該選擇有柔韌性的柔韌性k11防水漿料來做地面防水。
將合適的防水材料用在合適的部位,我也是為什么市場上有這么多種防水材料的原因。防水和治病一樣,不可以“一劑治百病”,防水材料也不可能一種防水材料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用。所以要“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”才能將防水材料的效果最大化。
總之,“防、排、截、堵”相結合,“剛柔相濟、因地制宜”的防排水措施是一個有機整體,相互間不可分割。其中任何一項措施實施不理想,都將引發其它措施失效或者效果不佳,導致防水失敗。